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綿延的黃河
流經(jīng)了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qū)
作為母親河
黃河流域的人類文化遺址有很多
也出土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文物
從今天開始
我們一起走進沿線博物館
看看那些奇妙的文物
第七站·山西博物院
這件文物叫“鸮卣(xiāo yǒu)”
通高19.7厘米,寬13.4厘米
是商代晚期青銅器的精美之作
甚至有著“中國古代版的憤怒的小鳥”的美譽
1956年石樓縣二郎坡村出土
其造型為兩只貓頭鷹背靠背站立
以蓋為首,以器為身,有四足
蓋上有一捉手
整件器物圓潤敦實
凜然威武又不失可愛
鸮是我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tǒng)稱
卣指的是“酒器”
所謂“鸮卣”就是貓頭鷹造型的酒器
是商周時代用于祭祀的最重要的禮器之一
專門用來盛放
一種叫做秬鬯(jù chàng)的美酒
秬鬯是一種用于祭祀的香酒
其制作選用了最好、最珍貴、最吉祥的糧食
——“黑色的黍”
婦好鸮尊(主體與蓋子分離)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鸮尊與鸮卣一樣
也是反映當時人們崇拜貓頭鷹的典型青銅器
鸮尊出土于婦好墓中
鸮尊作為婦好墓中的重要隨葬品
反映出當時婦好顯著的軍功
由此說明
鸮除了是人們崇拜的鳥類之外
更是戰(zhàn)神的代表
我國古人在制作各類以“鸮”為原型青銅器的時候
是把鸮作為崇拜的對象
體現(xiàn)了商代青銅藝術(shù)特有的美
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