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8日訊(記者 張曉曄) 7月8日上午,電影《建黨偉業(yè)》的編劇董哲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給我們講述這部恢宏的史詩大片背后的故事。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電影《建黨偉業(yè)》的編劇董哲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王笑/攝
7月8日下午,電影《建黨偉業(yè)》的編劇董哲(右)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 王笑/攝
董哲:我是一個玩歷史的票友
現(xiàn)在很多人問董哲研究了多少史料,他告訴記者:“其實我研究談不上,連系統(tǒng)的學習都談不上。因為都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我去看歷史,讀歷史,探尋歷史的時候,是一個放松,讓您有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感,所以我是玩兒歷史,在讀歷史的時候,我們是在玩兒,心態(tài)很放松,所以完全是由興趣在牽引著。所以我說我是一個玩歷史的票友,以人家研究歷史做職業(yè)的專家來區(qū)分的,我們屬于八卦網友!
他表示,我們這一代人,比較的東西更多,腦子里面的條條框框更少一些,觀念更新一些。一個人上了年紀以后,再次回想20、30歲的心態(tài),因為閱歷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可能很難再體會自己20、30歲的時候是一個什么樣子。要想了解20歲的年輕人是什么樣子的,就需要“想我年輕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那個時代20、30歲的年輕人,我們現(xiàn)在說1880后,1890后,和我們現(xiàn)在1980后,1990后有什么不同,其實從成長的階段來講,他們的狀態(tài)是完全一樣的,只是他們生活的時代背景不同了,僅此而已。
董哲:電影文學的工作更像是配菜
董哲表示,在創(chuàng)作《建黨偉業(yè)》的時候,自己要在前期寫一寫列傳,影片里叫人物小傳,是寫給工作人員看的,寫給自己看的東西,我們叫人物列傳,他做了哪些事情,歷史上對他們的評價是什么,還有一個,當我把這樣一個人物從歷史里面拿出來,擺在面前的時候,我們可能要去挖掘一些這樣的人物身上他的亮點,或者說以前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用我們網上的話說,可以八卦的地方。對于這些人物,有很多的事件發(fā)生,選擇側重點的時候,有難度,像電影文學的工作,實際上更像是配菜,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加法,編劇做的永遠是加法,我只愁這個東西寫得太少,編劇是不怕把東西越寫越多的,越寫越龐大的,導演是在這里面做減法,哪些保留,哪些不要,當然導演有時候也會指導你做些加法,比如我需要要哪場戲。
他認為,如果說把整個這個電影拆封成一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話,劇本肯定是前期創(chuàng)作的最開始,最原始的東西是它,你寫一個劇本,要給整個影片提供一個平臺,提供一個文學的平臺,其次你要給大廚們,就是導演,提供可下鍋的這些菜品,讓他們去下鍋去做。
董哲:電影的遺憾是體裁的限制和平臺局限
董哲表示在《建黨偉業(yè)》整個片子里面,人物辜鴻銘的塑造是他比較滿意的,其次還有蔡鍔,陳獨秀,胡適,毛澤東和袁世凱,朱德。 他認為,一部電影里必然有能夠照顧到的和照顧不到地方,每部電影都有它的遺憾,主要表現(xiàn)在,還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東西,但是一部電影的平臺就這么大,時間和空間就這么大,只能展示這些東西,如果要再多展示一些東西,就要從里面擠出去一部分。董哲認為,這一方面是電影體裁的限制,一方面是拍片的問題。一部三個小時的電影,院線會第一時間就把你刷了,作為創(chuàng)作者來講,巴不得節(jié)奏更快,時長更長,這樣能表達得更充分,但是實際上一部電影拍出來三個半小時,除非是《指環(huán)王》,否則院線第一時間就把你刷掉了。
關于塑造經典臺詞的問題,董哲認為,在電影里很難做到每一句臺詞本身都是包袱,就算是說相聲,也不可能從上臺就抖包袱,之前要有起承轉合,包袱出來才有效果。但是這部電影可能每個演員只有這一句臺詞抖這一個包袱的時間,所以這句臺詞,可能有的臺詞對于這個演員來講,原本是一個相對比較完善的東西,但是篇幅限制,他只能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完成了電影的邏輯需要,他就出畫了,可能就只有這么一個閃現(xiàn)。還有的演員拍完整場戲都沒有保留下來。
董哲:寫東西要善用網絡搜索
對于利用網絡搜索,董哲也有他獨到的看法,他認為這個也是興趣使然,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都得查,得去搜索,在網上寫東西時間比較久的人,都有這個本能。當寫到一個人,或者寫到一件事情,哪怕寫到一件東西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第一時間就是到百度上去搜索一下,把搜索的結果進行詳細的拆分,再對這些進行處理。他認為這是對自己非常有幫助的搜索習慣,這個搜索習慣養(yǎng)成了以后,就能保持你搜索的效率比別人高得多,你搜索的準確性也要比平常沒有這個習慣的人要高得多。
董哲舉了個例子,說:“我們以前的戰(zhàn)爭片有這么一個情況,從《魏巍昆侖》等等,都有一個現(xiàn)象,里面出現(xiàn)顧祝同這個人,肩膀上都是四顆型,這個就是搜索的時候,你的搜索習慣,沒有一個特別好的搜索習慣,你在查找的時候,一打開,看第一段,顧祝同,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好,四顆星,但是顧祝同是1954年才升的一級上將,他到臺灣以后才有四顆星,他以前都是三顆星。”
他表示,這是一個搜索習慣的問題,并不是你的天生存儲量大,你要想擴大自己的存儲量,要先理線,完了打橫格,然后再一個一個往里塞東西。就和電腦的內存是一樣的,它是分空間的,有空間才能存得下去,大家有的東西記不住,是因為沒有線,也沒有橫條,沒有規(guī)律的東西,也沒有特別好的搜索習慣。
董哲:《建黨偉業(yè)》的影評質量高的不太多
《建黨偉業(yè)》已經上映一段時間了, 董哲表示他仍對關影評很關注。他說,“罵街的很多,叫好的也有,不過叫好的也好,罵街的也好,質量高的不太多。”
他認為,一部影片拿出來,就是要被人說的,除非你這個東西拍出來,寫出來,就是給自己看,你要拿出來給大家看,就要大家品頭論足。 他在天涯上回復的時候,看到網友們說好的,有他們的理由,不好的,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理由。董哲認為,看了以后說這個片子好和不好的人,他們都有權利表達,但是他們不需要理由。
對于電影的評價公不公正的問題,董哲表示,公正不公正沒有關系,影片出來不是為了追求大家對這個影片有一個公正的評價,他自己對影片,對作品會有一個自我的判斷,這個判斷并不是大家投票就能把你表決下去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公正不公正都無所謂,說這個片子好與不好,對創(chuàng)作者沒有價值,我們不能從你的評價當中,真正的汲取到什么,你本身的評價,你沒有看過的東西,你的評價本身是想當然的一種創(chuàng)作,這是你的創(chuàng)作。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yè)頻道>>>>>
(責任編輯:王婉瑩)